达到风险溢价后的银行承兑汇票融资成本与贷款融资成本趋向合理的均衡结构状态,要构成银行承兑汇票利率定价体系:
第一条:银行承兑费年率>风险资产的拨备率(1%)
第二条:短期融资券利率>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转贴现利率
第三条: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利率=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银行承兑费率>短期融资券利率
第四条:银行承兑汇票无追索权贴现利率>银行承兑汇票有追索权贴现利率
第五条:银行承兑汇票无追索权贴现利率=有追索权贴现利率+托收逾期风险溢价
第六条:承兑收益>短期融资券利率收益>银票贴现收益>转贴现收益
第七条:贷款利率>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利率
第八条:买断式转贴现利率>回购式转贴现利率>拆借市场利率(Shibor)
第九条:承兑收益>短期融资券利率收益>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收益>转贴现收益
在这个利率定价体系内,不同风险的银行承兑汇票交易形成合理的价格级差关系,使银行承兑汇票利率与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状况相匹配,以此覆盖风险预期。
银行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必须补偿支出的成本,并获得预期的利润。随着近年来各金融机构发力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市场,制定合理的贴现利率,成为赢得市场的最核心手段,从必须补偿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成本来看,银行承兑汇票市场贴现利率定价时应考虑如下因素:
1、人力成本。主要包括:产品营销人员费用、服务人员费用、后台支持人员费用、业务管理人员费用等。从构成内容上看,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产品的人力费用有工资、奖金补贴、福利、差旅费等项目。
2、 物力成本。主要包括:包括场所与共用设备的费用、专项设备费用、客户维护费用、系统维护费用、低值易耗品费用等。物力成本是固定成本,随着产品规模的扩大而单调下降。
3、风险成本。汇票真伪鉴别风险、银行承兑汇票缺陷风险、利率风险、签发总量及承兑风险、操作风险、托收风险、融资性风险、政策性风险是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存在的几种风险。根据风险与收益的合理匹配原则,银行承兑汇票专营机构提供这些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产品应获取风险报酬。而为此所承担的风险就构成银行承兑汇票专营机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产品的部分成本。风险成本主要包括风险工具成本、风险心理成本。
人力成本与风险成本属于可变成本,与产品规模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根据成本管理会计的方法,可以将上述成本分摊核算到每一笔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当中。
如果采用成本定价策略,产品价格将根据预期收入(或利润)、成本、产品销售数量的影响,定价需要遵循的原则一是成本需要得到全额补偿;二是在销量一定的情况下争取收入最大化。
在实际营销过程中,金融机构应针对总体银行承兑汇票目标统一核算成本,对不同客户和不同地域的客户制定差别的利差标准。对批量大、忠诚度高的优质客户,主动采取优惠利率,签订业务合作协议,通过采取累进制优惠利率方式,吸引大客户做大业务量;对批量小、附加成本高的一般客户实行较高利率,形成较大利差。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开展依赖于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办公场所、网络、金融技术等。中国银行承兑汇票市场贴现利率作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金融产品,使得金融机构自身拥有极大的定价权。从微观经济学原理看,只要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即收益不能补偿其成本,或者不能提供社会平均的利润,供给就会减少。如果需求不变,价格必然会上升,以刺激供给达到供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