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昇供应链官网!    

解读停止跨省纸票交易的背后

点击:1203 日期:2018-05-10

近年纸质票据“被掉包”类风险事件频频发生,央行加速构建电子票据体系,未来纸质票据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5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跨省票据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通知》印发之日起6个月后,停止开展跨省纸质票据交易。

此次《通知》主要是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跨省票据业务进行的规范,与原有相关规制相比,除了给跨省纸质票据交易开启了倒计时,同时也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审慎开展跨省票据承兑、贴现业务,拟开展或已开展相关业务的,应建立异地授信内部管理制度,实行严格授权管理,建立分支机构间的协同与控制机制等。

本文重点介绍此次通知产生的背景和相关缘由。

十九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会议等最高规格的会议精神十分明确: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防控风险(排序大于服务实体经济)。稳定压倒一切。为什么?我国当前系统性风险很高(宏微观杠杆率),类似的情形世界各国很多爆发了重大经济危机。如,大萧条、次贷危机等。中国不能承担这种情况。危机前的特征都一样:经济高度扩张。比如四万亿和美国自由主义。

之所以予以规范,银保监会表示,是为了有效防范风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事实上,提及票据业务,绕不开的一个关连词就是“风险”。

自2015年开始,先后有多家银行发生票据风险事件,从国有银行、股份银行到城商行接连“中招”,银行票据核查不严、票据在银行间的转让“被掉包”、银行与资金掮客灰色交易等问题相继暴露。内部员工与外部不法分子内外勾结、私刻公章、伪造证照合同、违法违规办理票据贴现业务、非法套取和挪用资金。

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跨省票据案,即2015年7月,我国北部地区一家农商行向江浙地区一家城商行转贴现一批金额为6亿元的商业承兑汇票;同日,该城商行将汇票转贴现至某地方行北京分行,后者又转贴现至某股份行三亚分行。经转上述4家银行,最终该批票据尚有4亿元资金未能收回。该票据案爆发后,4家银行还相互扯皮,事件一度陷入“罗生门”。

据了解,银行有多种“花式”钻空子的方法,一方面与票据业务可操作空间较大和银行内部管理不善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纸质票据信息不够对称所致。后者令央行构建的电子票据体系加速推进,纸票转电票的工作从2017年起按汇票金额逐步转化。电子票据体系推进下的另一个产物,则是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于2016年末。截至2017年末,票交所电票承兑量已占88.99%,贴现占97.1%,转贴现及质押式回购占98.51%。

2017年上半年银监会连续下发7个文件,其中防止“票据空转”“监管套利”等规定对票据业务影响较大,此前市场交易较为频繁的“代持”“资管”等业务处于暂停观望或者审慎开展状态。同时,监管部门检查处罚力度加大,无真实贸易背景票据以及监管套利业务减少。

进入2018年,对票据业务的强监管态势仍在延续。2018 年1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要求加强对无真实贸易背景、滚动循环签发、清单交易、规避监管交易、违规开展票据资管、违规与中介合作等市场乱象深化整治力度。

此次《通知》是对以往票据业务规范化管理的强化与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