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昇供应链官网!    

【票据如何转型】用何种牌照参与商票流转更为合适?

点击:1234 日期:2019-12-04

11月中旬以来,民间票据市场发生了激荡的变化,直接原因是《九民纪要》的发布,以及监管机构对银行检查力度的加大。

民间票据参与者纷纷谋求转型,有的宣告停业,有的转型“秒贴”为主的线上撮合平台。

但是,更多参与者过去是线下交易,方式较为简单粗暴,如今想合规发展,就难免动起了“持牌”经营的心思。

哪些牌照适合参与电票特别是商票的流转?且来看看:

传统交易模式的瑕疵

过去,民间票据参与者(或称票据中介) 基于《票据法》赋予承兑汇票的“无因性”特点,直接以贸易公司等为载体,大量买入+卖出票据,从中获取信息不对称差价和资金溢价,这种模式一直持续了很多年。

其瑕疵在于,除了没有特许经营的牌子,还造成了税务上难以解释的大量进出流水,且在银行商票直贴时缺乏可经推敲的贸易背景,因而屡屡引来法律、税务和监管的处罚。

在《纪要》下发后,法律风险更是陡然加大,合规转型成为长期趋势。当然,有人去也有人留,带着博一把的成分。

金融机构撮合也不易

坊间有一种说法,国家打压民间金融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的日子就变得好过了。事实上,这种说法是源于对金融规律的不了解。

作为财务杠杆,企业债务扩张到使用民间金融的时候,该部分往往已超出银行的风控尺度,现在被强行挤压后需求也难以回归到银行体系。这就是P2P、私募基金等被整顿后银行对民企信贷投放并未大增的重要原因,商票融资亦会如此。

可见,民间商票流转(含理财)被抑制后,金融机构依然无法承接,直接导致的是供应商对商票结算工具的接受度下降,一些开票大户如恒大、建筑系等,未来开票量也可能走低。

因此,如果想转型为银行助贷,撮合实体企业商票直贴,空间是有的,但受制于风控/额度的制约,成交量短期内也无法活跃。

商业保理是否好用?

保理自从去年被划入银保监会监管以后,就自带了(类)金融机构牌照的属性,监管要求也变得越发严厉。

10月30日,《关于加强商业保理企业监督管理的通知》即205号文正式下发,内容中明确“不得基于票据付款请求权开展保理业务”,也就是说不能用保理公司直接做商票。

在法理上,对应同一笔交易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是否能够并存,一直存在着争议,但这样也挡不住部分保理公司采用“应收账款融资+商票作为风控手段”的模式,名曰“附票保理”。

即便如此,附票保理的开展也是先进行了常规的应收账款融资流程,再同步辅之以商票流程,对习惯了简单直接的票据交易参与者而言,既要学习新技能,又要承受更高(繁杂)的操作成本。

是否要往保理转型,各家也是有各家的打算,但明年6月30日存量清理后仍能留存下来的壳保理公司,身价肯定是看涨的,总会有部分人选择这条道路。

供应链公司又如何?

供应链公司参与到商票流转中并不是新鲜事,但笔者这里提到的参与模式又有些特别。

目前,部分供应链管理公司虽然取名供应链,但做的并非供应链行业的事。它们跟AB户贸易公司一般,将自身嵌入到A产业链中,贸易合同、发票和仓单俱全,但参与的商票流转却是B、C、D……等产业之中,其贸易逻辑及背景穿透性经不起监管检查,于己于银行都将带来合规风险,目前也处于整顿期。

但如果回归到供应链行业本身,它确实是置身A产业链条中,为核心企业承担集采(退一步讲,仅为其垫资采购),在自身合规取得核心企业所开具商票的同时,也使供应商及时拿到了销售回款,属于三方共赢的模式。

在商票直贴时,同为A产业链中的贸易背景(合同、发票)真实性也更容易获得银行及监管的认可。

当然,这种模式的难点是须深度切入到产业链服务中,跟核心企业或供应商至少一端建立密切合作关系,这就意味着你能横跨的产业链不会太多。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说了这许多,你是否已想好自己的转型之策,抑或是继续回“中流击水”?欢迎公众号留言和我交流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