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昇供应链官网!    

企业对银行承兑汇票的日常管理成为企业不得不思课题

点击:3158 日期:2016-09-07

       面对外在形势的考验和内在企业间的竞争,企业不得不面临现金结算方式比例逐步下降,转而承兑汇票结算方式比例大幅增加的局面。
        随着企业票据持有量的增大,如何做好日常的票据管理工作,既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票据风险,又能在资金紧张的形势下盘活手中的票据,已经成为企业不得不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银行承兑汇票特点   
       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存款人向其开户的商业银行申请,经银行审查同意开具的,并由开票行同意到期日无条件付款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商业汇票。按照承兑汇票的信息载体差异,可以分为纸质银行承兑汇票和电子银行承兑汇票。   
       由于银行承兑汇票的付款人是银行,具有银行信用,因而其天然具有信用高、承兑性强和流通性好的特点。所以银行承兑汇票相对于贷款融资来说,可以明显节约资金成本、降低财务费用。而承兑汇票结算方式实质上是一种远期资金结算方式,既能缓解买方当前的资金压力,又能促成交易的达成,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票据持有量会持续增加。  
       二、企业银行承兑汇票日常管理面临的风险    
       银行承兑汇票分为纸质汇票和电子汇票两种,电子汇票的管理和纸质汇票的管理总体的思路一样,但纸质汇票面临的风险更多、管理更复杂,所以本文仅讨论纸质银行承兑汇票的日常管理。银行承兑汇票的管理主要涉及几个环节,即接收环节、保管和托收承兑环节以及背书转让环节。为了既能从整体上把控又能在细节处防范票据风险,本文将依次分析各个环节的票据风险点。
       (一)接收环节的风险   
       1.假票风险   
       (1)克隆票据,即犯罪分子针对市场中流通的票据进行非法仿制,仿制的内容既包括票据所载的要素,又包括票据本身所使用的介质。这是目前很多犯罪分子采用的作案方法。
       克隆票据的两个重要特征:
       一是依赖于已经存在的真实票据;
       二是为达到以假乱真能在票据市场流通的目的,必须要全面、精确的模仿。
       由于克隆票据是完全模仿原有的真实票据,企业通过查询票据要素无法辨别真伪。   
       (2)伪造票据,即犯罪分子通过印刷、复印等非法手段,以真实的票据样张、图案、花纹、水印、颜色、格式、款型、规格等为参照,非法制造票据的行为。其性质类似于假钞,不依赖于某一张真实的票据,是无端创造出来的。   
       (3)变造票据,即犯罪分子根据市场中已经真实存在的票据,为占有或多占有票据权利,而利用技术涂改票据上的金额或其他票据要素。变造的方式通常是对票据要素进行添加、填补、刮擦、消褪、剪贴等。最常见的变造票据手法有:一是变造票面收款人或被背书人名称,使白己变成票据权利的享有者;二是变更票面金额,一般是将票面金额由小变大,以多享有票据权利。   
       2.瑕疵票据风险   
       瑕疵票据是指票据是真实的,但由于票据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无法正常流通或到期难以兑付的票据。常见的瑕疵票据有:一是票面付款人或收款人的名称有误;二是背书人签章不清楚;三是背书不连续;四是被背书人名称填写不规范;五是粘单使用不规范等。   
       由于瑕疵票据必须拥有就其瑕疵所出具的相应说明,才能在贸易往来中正常背书转让或去银行办理贴现,付款行才能在到期日及时承兑付款。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小企业将银行承兑汇票当作现金来使用,不进行签章背书转让行为,导致票面所记载的前一手背书人和后一手被背书人的关系与真实的贸易关系不符,当需要其出具相关说明时,企业以没有贸易往来关系为由拒绝配合。还有一些小企业生存周期很短或法人变更频繁,导致在需要其提供说明时该企业已倒闭或已变更名称、变更法人,导致承兑汇票到期不能及时兑付,资金白白闲置占用。通常情况下,需要出具说明的企业往往不是本企业的直接前手,如果直接联系其出具说明,往往难以凑效,故只有依次寻找上家,最后结果往往费时费力。 
        (二)保管和托收承兑环节风险   
       票据的保管环节风险主要在于纸质票据容易丢失被盗或者毁损导致失票风险。由于企业的应收票据金额逐渐增加,且很多中小企业因为单笔交易规模有限及流通的方便,收到的也多是些小面额的承兑汇票,导致票据的数量规模更加庞大,这也进一步加重了保管的风险和难度。
       票据的托收承兑环节风险主要在于票据在企业与银行间传递的风险以及过期承兑的风险。一方面,传递风险即票据传递过程中的遗失风险。另一方面,过期承兑风险是票据未及时递交付款行或收到过期票据时,一旦票据兑付发生问题,企业会丧失对前手的追索权。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规定,汇票未按照规定期限提示承兑的,持票人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  
        (三)背书转让环节的风险   
       银行承兑汇票在转让环节的主要风险有:一是企业在将票据作为货款支付给客户时,公司内部未经适当审批或授权,导致票据被非法转让的风险;二是票据在转让过程中,由于人为操作不当导致被后手追索的风险。因为银行承兑汇票具有无因性的特点,如果票据在背书转让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疏忽,将背书人处签章加盖不清楚或是将被背书人处公司名称书写不规范等,导致后手无法行使票据权利,按我国票据法的规定,后手对其前手有追索权。正如前文所述,在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是,一些企业由于内部管理的不规范或对票据知识了解不足等原因,常常将票据像“现金”一样直接支付给客户,导致最终票据所记载的转让关系与实际贸易关系不一致,后续票据承兑一旦遇到问题,相关的风险就会暴露出来。
       三、银行承兑汇票各环节的风险管控措施
       (一)接收环节的风险管控措施银行承兑汇票的接收环节是一切票据风险的源头,也是发现和减少票据自身风险的重要关节点,所以该环节的风险管控显得尤为重要。   
       1.针对假票风险  
       由于企业相关信息的缺失和自身能力的限制,企业想要识别造假票据非常困难,因而假票风险也远高于瑕疵票据风险。面对该风险,企业最基本的是要保证将所有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进行验票,即提交开户银行向付款行发出查询。虽然银行的查询回函仅就其是否曾签票据、票据是否暂无挂止冻他查公催等负责,且“真伪自辨”,不能保证票据的绝对真实,但查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收到假票的机率,且验票行为能给造假分子一定的心理震慑,从而减少其提供假票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企业应更多从自身出发,从源头出发,尽可能降低假票无效风险。首先,企业在收取客户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货款时,应在有关合同里明确,一旦票据出现问题无法兑付时,对方应以更换票据或支付现金的方式归还欠款。这样既为票据风险找到了退路,也避免了遇到问题时繁杂的诉讼。
       其次,要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强化信用及收款的审批流程,收取银行承兑汇票的客户应是长期合作且信誉好的客户。再次,收取票据的付款行应尽量为中、工、农、建、交五大行,而小的农村商业银行要少收。一方面大的国有银行信誉要高于小的农商行,企业在背书转让及贴现时更加顺畅,另一方面,小的农商行因本身资质和内部管理等问题,甚至可能出现银行内部人员造假类似问题,相关的风险更大。 
       最后,企业应鼓励多收取电子承兑汇票,逐步减少纸质票据的收取。电子承兑汇票已成为日后票据的发展趋势,且其在网银系统中操作,不以实物为载体,其安全性和管理操作的便捷性远超过纸质票据。 
       2.针对瑕疵票据   
       首先,要做好日常培训工作,增加相关经办人员的票据知识。企业财务人员熟悉并精通票据知识是最起码的要求,但不应忽略的是,应加强对第一手接收票据的经办人员(多为业务人员)的培训,增强其识别瑕疵票据的能力,提高其对各种瑕疵票据的辨别能力。
       因为业务人员处在收取票据的源头,如果他们能了解相关票据知识,在接收票据的当下,就能要求客户提供瑕疵票据的说明或是拒收有严重瑕疵的票据,就能为后续的票据工作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常用的票据知识如,出具说明中票据的七要素(即票据号、付款行、出票人、收款人、出票日期、到期日和出票金额)要齐全;背书人印鉴章不清楚的要该背书人出具背书章不清楚的说明;被背书人名称不清楚的需要其前手背书人出具被背书人名称书写不清楚的说明等。   
       其次,对于瑕疵票据做好收票环节的检查核对工作。对无法掌握的要素事项,可以在收票前电话咨询承兑行的意见。由于《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不可能对全部瑕疵票据的解决办法作出说明和解释,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最终承兑行的意见为准。事先按银行意见处理,可以避免到期后无法兑付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为保证部分瑕疵票据在到期时能及时兑付,财务人员应提醒相关经办人员对没有说明的瑕疵票据进行催补说明,明确经办责任,以减少票据逾期的风险。  
       (二)保管和托收承兑环节的风险管控措施   
       一是由专人管理且设置不相容的牵制岗位检查、监督。如严格落实票据入库登记制度,做好备查簿管理,并且定期由保管员以外的人员进行盘点复核,保证账实相符。
       二是规范操作程序,采用比较安全可靠的方式在企业内部及企业与银行问传递。如票据从相关经办员手里交给保管员时,要做好签收交接工作;票据即将到期传递到开户行委托收款时,要跟客户经理做好签收交接工作。
       三是在票据因瑕疵遭到付款行退票时,应立即找到退票原因,并要求相关经办人员及时催补说明。四是定期将即将到期的票据(一般提前十天左右)及时提交开户行委托收款,防止因票据过期而不能顺利兑付。  
       (三)背书转让环节的风险管控措施   
       首先,企业要制定严格的内部付款审批制度,如为了减少操作失误或拘私舞弊的风险,票据的保管人员与背书转让人员应由不同员工担当,并且相关付款凭证应有适当的签字审批才能领用票据。其次相关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票据业务操作的规范来进行操作,以避免因不当操作可能导致企业被追索或被诉讼风险。如将票据背书转让给后手时,要在被背书人处完整、正确地填写后手名称,背书人及骑缝处签章加盖清楚等。最后,要对转让出去的票据进行逐笔登记,且记录好后手的名称,以明确该张票据的“来龙去脉”,并由领用人签字确认。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点的风险管控,力争将企业的银行承兑汇票日常管理风险降至最低,以避免票据纠纷和资金损失。  
       四、企业盘活银行承兑汇票方式的探讨  
        (一)平衡收取和使用间银行承兑汇票结算量,加大对外支付力度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分析收取和使用承兑汇票的不同业务模块,以求从总体上制定战略平衡两者问承兑汇票的结算量。以外贸企业为例,收取的承兑汇票多是进口业务厂商所付的货款,而使用的承兑汇票的多是出口业务,用于支付他人货款。一方面,企业可以制定奖励政策鼓励出口业务人员多使用承兑汇票结算方式,如按使用承兑汇票的金额给予相关业务员一定比例奖励。另一方面,企业收取承兑汇票和支付承兑汇票时所站的立场正好是买卖双方对立的立场,因而其对承兑汇票的到期日要求不一样。因为,当企业作为进口商收取承兑汇票时,为了早日收款肯定希望到期日越近越好,而作为出口商支付承兑汇票时,为了能多占用资金反而希望到期日越远越好。这就需要企业从总体上制定相关政策把控进出口业务问各个时问段承兑汇票的收取和使用量。   
       (二)灵活运用贴现融资方式,降低资金成本   
       贴现是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方式,企业可以根据比较当下银行的贴现利率和银行贷款利率高低来决定是否向银行贴现融资。如100万元以下小面额银行承兑汇票的平均贴现利息,四个半月以上时问票据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是3. 1%-3. 5%,大商行和省会级城商行是3. 15%-3. 55%,外资银行和小城商行大农商是3. 2%-3. 6%,农商、农合、农信和村镇银行是3. 3%-3. 7%。 
        (三)运用票据池等新兴融资方式    
       票据池业务是指企业与商业银行签订“票据池服务协议”,企业将其合法取得并享有完全票据权利的承兑汇票委托银行进行集中管理。票据池业务最基础的功能是帮助企业进行票据信息的登记查询、代保管和到期委托收款,降低企业管理承兑汇票的压力和风险,还帮助企业节约了类似查询手续费和委托收款手续费等财务费用。另外更重要的是,票据池具有融资功能。企业可以通过票据池向银行质押承兑汇票,从而产生票据池额度,增加企业授信额度,用于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流贷和保函等授信业务。这样承兑汇票就可以像银行存款一样具有时问价值,减少了企业利息支出,提高财务收益,提升管理效益。企业可以及时与商业银行沟通与协商,了解相关票据融资信息,盘活票据。  
        五、结束语   
       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贸易往来中一项重要的支付工具和融资工具,已经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资产,但其自身及保管、使用过程中还有诸多风险。要想规避这些风险,除了企业要做好日常的风险管控,还有赖于外部道德、法制环境的改善,降低假票出现机率,同时银行也应进一步提高银行承兑汇票的防伪、防诈科技含量,减少企业收到假票的风险。而通过各种融资方式来盘活企业手中的承兑汇票,降低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才能真正用好这项资产。